发布于 2021-04-14 01:22
楼主
本话题最后由 作者 于 2021-04-14 01:44 编辑
-
项冰彤²⁰¹⁸
2021-05-04 10:02回复 查看全文 -
Tiramisu singing
2021-04-14 09:49回复 查看全文
19年春,第一次与覆卮山邂逅。如今,刚完成我俩的第三次相会。不同的是,第一次我一个人来,而这一次,我带了33名小伙伴。
▲ 覆卮山千亩梯田中油菜花盛景 图|卫仙
- 01 -
地理位置
覆卮山,地处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地带的上虞境内,主峰海拔高度达861. 3米,为上虞区内的最高峰。
▲ 覆卮山位于上虞区、嵊州市、宁波市交界处 图|卫仙制作
- 02 -
名字由来
覆卮山,因东晋诗人,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上虞隐居时,登临此地,饮酒赋诗,醉后覆卮而得名。古曰:“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
中国的山名和人名一样,多有重复。而“覆卮山”之名恐怕难有重复,因为替这座山留下山名的人在历史上无可替代,他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当年登此山游玩,登也就登了,又留下一句话,被历史收起来珍藏——“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 卮:读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谢灵运当年饮的什么酒,后人不知;作了哪篇赋,后人亦不晓。而他所说的“饮罢覆卮”却成了山的名字,这就是文化进入人们生活的独特方式。若是在谈笑间,你冷不丁来一句“我家住在覆卮山下”,说明你家那个地方有人文濡染,听上去比住在“三里屯”好像多了一缕清风。
谢灵运并不知此山因为它的一壶酒,后人便将它命为覆卮山。如今人们提到覆卮山的时候,肯定会想到谢灵运,也会提到汉晋酒具——卮,以及王谢家族。另外,爱李白的人在此也一定也会提到李白,因为太白喜欢的前辈诗人有庾信、鲍照、孟浩然等,更有谢灵运。他甚至在穿戴上模仿谢灵运,留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
▲ 游客们在覆卮山四纪冰川石浪中歇息 图|卫仙
如今登覆卮山更好看的是千年梯田,那一种古老的苍翠,那一种无语的苍茫,你觉得这山是有话要说的。然而“天何言哉?”山怎么跟你等凡夫俗子说话呢?你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离开时心里暗暗策划下次来此山,要在怀里揣上酒与酒杯,在山上选一佳处饮一饮酒,只为饮过把酒杯“啪”地翻过来,其乐何如?
- 03 -
覆卮山特色
覆卮山素以“七绝”著称:山奇、石怪、田异、水特、村幽、果鲜和茶香
山奇:覆卮属四明山支脉,是上虞的最高峰,海拔861.3米。因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历至此,“饮酒赋诗毕,覆卮(酒杯)于其上,山因而得名。”覆卮谐音福祉、福至,是游客乐至祈福的江南名山。
▲ 覆卮山是上虞最高峰 图|卫仙Google Earth制作
石怪:山坡石堆垒积,似涌浪滔天,俗称石浪、石河。经韩同林教授考证,为距今约30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现有梅浪、乌浪等10余条,最长1000余米,最宽50余米,垂直落差达300米。
▲ 一名游客在四纪冰川石浪中补妆 图|卫仙
田异:千百年来,覆卮山民在海拔500米的山腰,开垦出23000多块梯田,共2300多亩。春季,这里千亩油菜花灿烂开放,金黄色镶嵌在翠绿的山间,景色蔚为壮观,可与云南元阳梯田媲美。
水特:冰川石浪、千年梯田等脚下的涓涓细流清澈冰爽,汇入岭南隐潭溪。隐潭溪溪水因借第四纪冰川遗迹被誉为冰川。
村幽:山民依山为邻,取石为居,一幢幢石屋依山而建,质朴中蕴含古韵;依山而上的村道由鹅卵石铺就,沿途溪水淙淙,幽远中志趣盎然。
果鲜:覆卮山樱桃先于百果而熟,被称作“春天第一仙果”。覆卮山樱桃种植历史已达500多年,东澄、梁宅、田山3村千亩基地的短柄樱桃以果形大、成熟早、色红味甜、营养丰富而闻名长三角。
茶香:覆卮山土质肥沃,花木葱郁,烟云缭绕,茶叶上乘,俗称天茶。明清时期,覆卮山茶、鹁鸪岩茶即为名品。清《上虞县志》记载:“茶产岩之上下,采取烘干有细白毛,名曰‘白毛尖’味最隽永。”
- 04 -
发展背景
说到覆卮山,不得不提其所在的绍兴市上虞区。正是在上虞的整体规划治理下,方有覆卮山如今的美丽田园风光。或许我们从大环境的规划中,更能感受到覆卮山的未来看点。
(1)自然条件优越
上虞自然条件优越,其所在的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而上虞乡村旅游规划的范围处于上虞区东部和南部地区,均属于农业发展区域,无工业污染源和重工业,为打造精品旅游和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上虞依附于“曹娥江”这条母亲河而生活,以大龙山而建设,境内拥有具有“江南第一”美称的曹娥庙、壮观的凤凰山麓大舜庙、景色宜人的白马湖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同时,又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生态旅游城市”、甚至被国家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休闲小城”。
(2)区位优势明显
上虞区位突出、优势明显。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上虞区境内铁路轨道、国道、省道密布、高速公路、运河江河俱全,绍兴嘉绍跨江大桥、高铁站通车运行,与杭州市、宁波市、甚至上海市完美形成“三角同城效应”,同时与周边的中小型城市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新上虞港作为杭州湾南岸唯一出海口的港口,与杭甬运河完美互通。
与此同时,上虞区拥有自己的高铁站绍兴东站,和上虞火车站,又处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lì)社国际机场的服务半径内,一小时内均可达到,交通十分方便,高铁直通杭州和宁波,杭州 20 分钟内到达,宁波半小时内到达。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十分利于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交流,同时为乡村旅游具备了建设“美丽乡村经济”的良好条件。
▲ 上虞区区位优势明显 图|卫仙制作
(3)农业资源丰富
上虞除了有很多农业特色的企业外,它还打造“四季鲜果”之旅。
2 月份虞南地区的草莓,
4 月份下管镇的樱桃,
5 月份丁宅乡的桑果,
6 月份驿亭镇的杨梅,
7 月份盖北镇的葡萄,
8 月份谢塘镇的黄花梨,
9 月份章镇镇的猕猴桃,
10 月份长塘镇的柿子,
11 月份岭南乡的板栗,
这些大大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4)人文资源深厚
上虞区乡村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山水地理背后,渗透的是浩渺文化,每一处名胜古迹里,折射出来的则是人文光环。
上虞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区域,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乡贤辈出、群星璀璨,虞山舜水曾孕育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化学鼻祖魏伯阳,名相谢安,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方志学家章学诚,国学大师马一浮,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代茶圣吴觉农,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奥运之父”何振梁等一大批鸿儒硕彦,分别出生于上虞区章镇镇、汤浦镇、上浦镇、谢塘镇等乡镇的农村;而曹娥江、曹娥庙、白马湖、玉水河、东山、凤鸣山、天香楼等文化瑰宝,闪烁着迷人光芒。
目前,上虞顺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趋势,乡村的民风民俗、手技手艺、名人名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村庄的独特符号,乡贤文化、村规民约、家规家训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使美丽乡村成为发展美丽经济的沃土。
(5)发展基础良好
目前,已经孕育了“四季仙果之旅”“虞舜文化游”“浙东新商都”等特色休闲旅游品牌。合力形成全民参与、全景可赏、全域可游、全时不打烊的自在乡村旅游氛围。
(6)政策扶持较好
说白了就是政府肯投钱,2018年7 月份,上虞区又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指出上虞区三年内统筹安排全域旅游发展资金 5.5 亿用于促进上虞区全域旅游发展,主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入、发展民宿的补助,激励游客招徕、旅游宣传、创评考核、旅游厕所革新、扶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扶持。
- 05 -
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1991年由竺岳兵提出,1993年正式定名为“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从提出到逐渐被社会认知,伴随着漫长的文化宣传、推广过程。
上虞素有“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的美誉。悠悠曹娥江与古剡溪相接,是浙东唐诗之路必经水道枢纽。有关剡溪的详细介绍可参考作者另一篇文章《微品城 — 嵊州(地理人文)》。
上虞境内的大舜庙、曹娥庙、东山、称山等名胜曾招引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们踏上浙东唐诗之路,寻访东山再起的心灵慰藉、虞舜圣人的熏风解愠、孝女曹娥的昭昭孝行,上虞还是“青瓷之源”,中国山水诗的诞生地,祝英台的故乡......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品牌打造,上虞正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开启“新山居赋”计划,践行诗画浙江的上虞版本,力求让“唐诗之路”重焕生机。
唐诗之路的主线起于钱塘江畔的杭州萧山,经浙东运河、曹娥江、剡溪南止于天台山,全长190公里。支线则可以通达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因全线位于浙江省东部,所以称之为“浙东唐诗之路”。
▲ 唐诗之路路线示意图。图中蓝色虚线(会稽山旁)所示,为古镜湖所在地。古镜湖的面积能够达到200平方公里。即使在唐朝河道淤塞、水域面积缩小的情况下,镜湖的面积也足有杭州西湖的11倍之多。
制图/地道风物·刘昊冰
关于唐诗之路,其实国内不止一条。浙江有“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而按照李德辉的说法,还有一条更“真”的唐诗之路,这便是连接长安、洛阳的“两京驿道”。
参考资料
【1】肖维鸽,莉莲,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一体化开发探索,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1.
【2】刘洋,基于游客市场开发的上虞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8.12.
【3】李德辉,唐代两京驿道——真正的“唐诗之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赵畅,覆卮山上读石河,浙江林业,2010.3.
【5】邱德玉,基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1.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