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内陆省份的朋友初到上海,对它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繁华,其次就是觉得到上海应该能看到无边的大海。我曾经也抱着同样的期许,想一睹上海海上的芳容,没曾想被大多数人告知在上海是看不到想象中大海的模样,于是这个大海梦也就不了了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天就来看看如何足不出“沪”,既能一览大海的浩渺,还能登岛品尝地道的东海海鲜。
这个岛就是大洋山。
▲ 大洋山地理位置。图|卫仙制作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洋山呈螺旋桨状,位于上海市东南方,距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码头约35公里,距离浙江海岸线约67km。
▲ 大洋山与周边陆地的位置关系。图|卫仙制作
不过有趣的是,我们如今要去的大洋山虽然离上海陆地比较近,打它并不属于上海管辖,而是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更有趣的是,尽管大小洋山所有权不属于上海,但洋山港的使用权、收益权均属于上海。形成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就要从洋山港的建设初衷谈起。
众所周知,水深是水路运输的生命线,而上海一直以来都没有深水港,这就导致可能无法容纳那些重型船舶或大型集装箱船,只能为大型深水港配套服务而沦为支线港、喂给港。这无疑会削弱上海作为世界级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深水港,即水位在-15米以下的港口。第六代集装箱船及万箱位船,其吃水至少14米,如要进港系泊,就要求航道水深和码头前沿水深均在-15米以下。目前,-15米以下水深的深水港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从如下上海江海岸线的水文特征可知,不管是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黄浦江港区均无法达到建设深水港的地理条件。
▲ 长江入海口水深情况。网图|公众号地缘谷
历史上,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如今的外滩、虹口和黄浦江浦东岸(包括如今繁盛的陆家嘴)当年都曾经是码头;新中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地区(意味着当时的黄浦江已不能满足运输船舶的通行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的宝山地区和外高桥地区(意味着吴淞口的水深也已不足)。
▲ 上海航运港区的变迁。图|卫仙制作
事实上,每一次港区的扩展都意味着船舶吃水深度的持续增加,而船舶吃水深度的增加又意味着单艘船舶吨位的大幅度增加,这是水路运输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体现。而上海港这一典型的河口港,在开埠之初同时坐拥黄浦江、长江和东海的优势,在90年代初期却逐步转变为劣势。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根本原因是长江口河段的航道水深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远洋运输船舶的通行需要。
跳出上海建深水港
1995年9月,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出。这个方案就是,跳出陆地范围,向外海进军,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5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而大小洋山岛,就是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选择大、小洋山,首先是因为洋山海域的潮流强劲,这就使得泥沙不易淤积,这就完全摆脱了长江口航道的水深限制,并且相关海域海床近百年来也基本稳定,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世界吨位最大的远洋巨轮也能不经过减载而直接驶入;其次是在大小洋山建港能够确保船舶航行以及靠泊(进港)和离泊(出港)安全,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便于船舶避风)。
▲ 洋山深水港建成投产。图|卫仙制作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启用仪式在一期工程码头隆重举行。也正由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开港,进一步奠定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也有力支持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发展。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仅在2007年就超过了香港港而位居世界第二,紧随其后又在2010年超越新加坡港而跃居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 洋山港一角。图|卫仙拍摄
如今,壮观的洋山深水港,也早已跳出了纯粹作为交通设施的范畴,变身为一处新的地标性旅游景点。小洋山石龙景区上的观港亭、石龙奇观、同心石等不同景观可以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海岛体验。
▲ 小洋山石龙景区。图|卫仙
不过,想要体验更多的海岛风土人情,就得乘坐农家渔船到与之相邻的大洋山。
▲ 洋山港渔船码头。图|卫仙拍摄
大洋山以奇石、峭壁、自然景观为特色,岛上有花岗岩叠垒而成的缝隙洞,称道天洞,其上可达山巅,下可入大海,甚为奇特。登岛后,迎面而来的是有着弯弯曲曲登山栈道的小梅山,上面开着漫山的小黄花,让人不忍移步。大洋山非常适合徒步或骑行,沿着海岸线不但能欣赏美丽的海滨风光,还能体验岛民们晒秋的乐趣。
▲ 岛民晒秋(鱼虾)。图|卫仙拍摄
回眸洋山港岛发展,我们应该跳出狭隘的行政区域范畴,长远来看,它的诞生将惠及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将为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 忙碌的洋山港。图|卫仙
附:大洋山一日游时间安排表
09:00 出发,一路欢歌笑语。
10:30 到达码头。
10:40 乘坐渔船到达对面的洋山镇。吹着海风,沿着木栈道一路前行,看着远处的货轮、渔船,五颜六色、帆帆点点飘荡在海面上,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岛山野花飘香,炫丽多姿。
12:00 中午在洋山镇上找个餐厅品地道的东海海鲜。
13:00 吃饱喝足来到海边的环岛公路,慢悠悠的尽情在海边凸造型,玩耍拍照。
14 : 00 来到小梅山景区入口,进入景区游览。
16:30 乘坐渔船到达码头,上大巴车,结束一天的行程
18:30 回到上海。
推荐两条经典徒步线路:
▲ 徒步线路1:全程约7km(进小梅山景区)
▲ 徒步线路2:全程约10km(不进小梅山景区)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很多内陆省份的朋友初到上海,对它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繁华,其次就是觉得到上海应该能看到无边的大海。我曾经也抱着同样的期许,想一睹上海海上的芳容,没曾想被大多数人告知在上海是看不到想象中大海的模样,于是这个大海梦也就不了了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天就来看看如何足不出“沪”,既能一览大海的浩渺,还能登岛品尝地道的东海海鲜。
这个岛就是大洋山。
▲ 大洋山地理位置。图|卫仙制作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洋山呈螺旋桨状,位于上海市东南方,距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码头约35公里,距离浙江海岸线约67km。
▲ 大洋山与周边陆地的位置关系。图|卫仙制作
不过有趣的是,我们如今要去的大洋山虽然离上海陆地比较近,打它并不属于上海管辖,而是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更有趣的是,尽管大小洋山所有权不属于上海,但洋山港的使用权、收益权均属于上海。形成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就要从洋山港的建设初衷谈起。
众所周知,水深是水路运输的生命线,而上海一直以来都没有深水港,这就导致可能无法容纳那些重型船舶或大型集装箱船,只能为大型深水港配套服务而沦为支线港、喂给港。这无疑会削弱上海作为世界级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深水港,即水位在-15米以下的港口。第六代集装箱船及万箱位船,其吃水至少14米,如要进港系泊,就要求航道水深和码头前沿水深均在-15米以下。目前,-15米以下水深的深水港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从如下上海江海岸线的水文特征可知,不管是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黄浦江港区均无法达到建设深水港的地理条件。
▲ 长江入海口水深情况。网图|公众号地缘谷
历史上,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如今的外滩、虹口和黄浦江浦东岸(包括如今繁盛的陆家嘴)当年都曾经是码头;新中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地区(意味着当时的黄浦江已不能满足运输船舶的通行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的宝山地区和外高桥地区(意味着吴淞口的水深也已不足)。
▲ 上海航运港区的变迁。图|卫仙制作
事实上,每一次港区的扩展都意味着船舶吃水深度的持续增加,而船舶吃水深度的增加又意味着单艘船舶吨位的大幅度增加,这是水路运输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体现。而上海港这一典型的河口港,在开埠之初同时坐拥黄浦江、长江和东海的优势,在90年代初期却逐步转变为劣势。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根本原因是长江口河段的航道水深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远洋运输船舶的通行需要。
跳出上海建深水港
1995年9月,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出。这个方案就是,跳出陆地范围,向外海进军,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5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而大小洋山岛,就是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选择大、小洋山,首先是因为洋山海域的潮流强劲,这就使得泥沙不易淤积,这就完全摆脱了长江口航道的水深限制,并且相关海域海床近百年来也基本稳定,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世界吨位最大的远洋巨轮也能不经过减载而直接驶入;其次是在大小洋山建港能够确保船舶航行以及靠泊(进港)和离泊(出港)安全,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便于船舶避风)。
▲ 洋山深水港建成投产。图|卫仙制作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启用仪式在一期工程码头隆重举行。也正由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开港,进一步奠定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也有力支持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发展。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仅在2007年就超过了香港港而位居世界第二,紧随其后又在2010年超越新加坡港而跃居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 洋山港一角。图|卫仙拍摄
如今,壮观的洋山深水港,也早已跳出了纯粹作为交通设施的范畴,变身为一处新的地标性旅游景点。小洋山石龙景区上的观港亭、石龙奇观、同心石等不同景观可以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海岛体验。
▲ 小洋山石龙景区。图|卫仙
不过,想要体验更多的海岛风土人情,就得乘坐农家渔船到与之相邻的大洋山。
▲ 洋山港渔船码头。图|卫仙拍摄
大洋山以奇石、峭壁、自然景观为特色,岛上有花岗岩叠垒而成的缝隙洞,称道天洞,其上可达山巅,下可入大海,甚为奇特。登岛后,迎面而来的是有着弯弯曲曲登山栈道的小梅山,上面开着漫山的小黄花,让人不忍移步。大洋山非常适合徒步或骑行,沿着海岸线不但能欣赏美丽的海滨风光,还能体验岛民们晒秋的乐趣。
▲ 岛民晒秋(鱼虾)。图|卫仙拍摄
回眸洋山港岛发展,我们应该跳出狭隘的行政区域范畴,长远来看,它的诞生将惠及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将为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 忙碌的洋山港。图|卫仙
附:大洋山一日游时间安排表
09:00 出发,一路欢歌笑语。
10:30 到达码头。
10:40 乘坐渔船到达对面的洋山镇。吹着海风,沿着木栈道一路前行,看着远处的货轮、渔船,五颜六色、帆帆点点飘荡在海面上,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岛山野花飘香,炫丽多姿。
12:00 中午在洋山镇上找个餐厅品地道的东海海鲜。
13:00 吃饱喝足来到海边的环岛公路,慢悠悠的尽情在海边凸造型,玩耍拍照。
14 : 00 来到小梅山景区入口,进入景区游览。
16:30 乘坐渔船到达码头,上大巴车,结束一天的行程
18:30 回到上海。
推荐两条经典徒步线路:
▲ 徒步线路1:全程约7km(进小梅山景区)
▲ 徒步线路2:全程约10km(不进小梅山景区)